本報訊 記者 郭小宇 報道 第二十屆長春農博會于9月6日至15日在長春農博園舉行。歷經十天的線上線下精彩演繹,滿載著喜悅和收獲,一屆特色更鮮明、內涵更豐富、成果更突出的高水平國家級農業博覽會取得了圓滿成功。第二十一屆長春農博會計劃明年8月中旬繼續在長春農博園舉辦。
展會期間,成功舉辦了百戶企業進吉林、中國農產品產地經濟發展論壇暨產銷供需合作洽談會、金牌農產品發布會暨供銷特色金牌農產品產銷對接會、“832平臺”系列農副產品推廣活動、長春市農業招商引資及名優農產品推介會等7場大型推介洽談活動,凝聚合作共識,拓展合作領域。據不完全統計,展會期間達成經貿合作項目共26項,意向性簽約金額105.2億元,現場意向性簽約金額7億元,現場交易額達到2.6億元,線上交易額766.54萬元。同時,“10+365”一站式網上展會交易服務平臺入駐企業678家,上線產品近4000個,平臺首次開通金融支付系統,在線成交3400單,實現交易額110萬元。
注重引進新品種、推廣新技術、示范新模式、展示新裝備,充分發揮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功能。集中展示國內外3500多個作物品種,引進示范300多個新品種,集成應用30多項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?,F場種植區內,1.3萬平方米的玉米、水稻良種展示田,吸引21家企業參展示范,數十名網紅達人在田間地頭直播展示;智能溯源系統、GAP(良好農業規范)認證、標準化示范,讓農博會與全省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共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;植物工廠、無土栽培、水肥一體化、潮汐灌溉、溫室物聯網等高新技術讓農民贊嘆不已;稻田綜合種養、畜牧無抗養殖等新技術、新模式備受關注;省農科院高新技術成果示范區,集中展示示范幾十種優良作物品種及深加工農產品;漁業展館、珍禽園、農耕文化館,形式新穎,內容豐富;近百名農業專家走進農博會現場互動答疑,省內42名知名專家借助農博網上服務平臺在線提供農業技術服務。
突出品牌引領。沈陽、天津、長沙、日喀則等市在農博會設立了品牌農業專區,搭建與吉林農業交流合作的平臺;吉林農業品牌館遴選的吉林玉米、吉林大米、吉林雜糧雜豆、長白山人參、吉林長白山食用菌、吉林優質畜產品、吉林梅花鹿等“吉字號”農產品品牌,100多家企業攜90余品種、650多個吉優農品匯聚展會宣傳推介;長春市精品農業展,幾十種綠色有機農產品集中亮相;長春市扶貧農產品展共有27家企業89種農產品參加展銷推介;吉林省委組織部、吉林省非公黨工委主辦的“紅色孵化”主題展,有效促進非公黨建工作與民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;長春農博園自產綠色有機蔬菜,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。
堅持“農民節日”的辦會宗旨,組織多項文化賽事活動。農民“網紅”直播帶貨大賽、“吉林巧姐”文化藝術節、農民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精彩絕倫、“農”味十足,展現了健康向上的農民新面貌;“沃野歡歌慶百年”“紅歌唱響農博園”“交響樂團奏響農博”“全國殘疾預防日宣教”等活動,好戲連臺,奉獻了一場場激情四射的文化盛宴;“四季詩會”“童心繪農博”兒童書畫大賽等活動,讓孩子們找到了施展才藝的舞臺。公主嶺農民節活動精彩紛呈,一系列精彩的文化賽事奏響了農民豐收節的序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