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楊濤
青山綠水唱歡歌,千里沃野美如畫。近年來,遼源市西安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,全面深化農村改革,推進農村產業革命,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推動農業全面升級、農村全面進步、農民全面發展,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穩步推進。2020年,全區糧食總產量達到0.56億斤,增長9.8%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、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。
如今,在西安區的大地上,一幅農業更強、農村更美、農民更富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。
固本強基,農業生產能力全面提升
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堅持“保量”和“提質”并重?!氨A俊本褪潜Wo好永久基本農田,確保區域內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萬畝,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7萬畝以上?!疤豳|”就是要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,積極探索低山丘陵寒地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,示范推廣秸稈還田、固土保肥等保護性技術和糧豆間作、套作、輪作模式,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,全力推進燈塔鎮1.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。
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。突出抓好種子這一農業中的“芯片”,深入研究推進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推進標準化、規?;a。按照糧食生產功能區調優、非糧食生產功能區調特的思路,篩選適應西安區耕地特點的安全、高產、優質種子,擴大優質玉米、鮮食玉米、綠色有機水稻、東生系列大豆種植面積,通過調結構、抓良種、提單產,力爭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更高水平的農業生產能力。
提高科技支撐能力。堅持向科技要生產力,與市農科院等農技部門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關系,依托沐雨村、碾山村“試驗田”,推廣滴灌、噴灌等多項農業新技術,推廣間作、套作、輪作等多種典型模式,發展一批智慧農業、光伏農業試點,為農業生產提供科技支撐。推行“農機合作社+基地”等模式,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。
生態宜居,打造高標準美麗鄉村
鄉村振興,生態宜居是關鍵。西安區統籌抓好治標與治本、硬件建設與軟件配套、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“三個結合”,通過開展環境整治“三大行動”, 著力建設生態宜居鄉村,使鄉村顏值有了新提升、發展呈現新氣象。
開展“綠化行動”。以增綠量、提質量為主攻方向,抓好 “四綠”建設,大量植栽花苗樹木,村屯綠化率大幅提升。開展“凈化行動”。全面推進村莊“六清一改”,三年來累計清理各類垃圾達萬余噸,富強、新力、沐雨、太和4個行政村達到3A級標準,“臟亂差”問題得到持續有效治理。開展“美化行動”。全面開展“三百工程”,仙人河入城濕地、兩岸景觀帶遙相呼應,完成河道退線1254畝,老龍頭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措施合圍6.66公里,域內五條河流水質均達到Ⅲ類水體標準。完善村規民約,實行“門前三包”,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。
產業向綠,邁向高質量發展
鄉村振興,產業為基。西安區因地制宜、精準施策,以“兩環五線”為依托,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特色鄉村。
環內:加快重點旅游項目建設,充分喚醒城區“后花園”,打造了兩條鄉村旅游主線:以泰安大路為基準線,依托沿線的紫夢香谷、東孟民宿、濕地公園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,形成一條集聚農事體驗、田園休閑、民俗文化的標志性旅游路線。
環外: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態優勢和“三百工程”帶來的生態修復優勢,充分激發遠郊“潛力點”。以郊野公園項目為依托,規劃打造仙人河源頭線;以龍頭水庫自然資源為依托,規劃打造龍頭水庫線。
西安區不僅讓鄉村旅游“火”了起來,位于燈塔鎮碾山村的扶貧創業特色種植產業園內,線上銷售的“多肉”也頗具名氣??偼顿Y242.6萬元,占地10584平方米,利用15畝村集中地建成的5棟溫室大棚內,讓村集體每年收入10萬元。棚內有1000余個品種,10萬余盆多肉植物,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。
千川江海闊,風正好揚帆?!笆奈濉钡拇哒魈柦且呀洿淀?,西安區將以打造遼源市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統領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,全面創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生產體系、經營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