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本報記者 郭小宇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乾安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,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,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堅持統籌規劃、龍頭帶動、創新引領、市場主導的原則,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切實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形成規?;?、標準化、集約化、產業化、效益化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,確保全縣畜牧業持續、穩定、健康、協調發展。
基礎好,畜牧業發展優勢明顯
乾安縣地處松嫩平原腹地,土地、草原資源豐富,年產玉米20億斤、飼草15萬噸、秸稈100萬噸,發展畜牧業的地域和資源優勢十分明顯,為實施園區化、規?;?、集約化畜牧養殖和發展綠色、有機、生態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
乾安縣畜牧養殖業起步早,農民養殖牛羊的積極性高,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,全縣肉牛存欄達到5.5萬頭、出欄2.8萬頭,肉羊存欄達到74萬只、出欄27萬只。有乾華肉用美利奴羊、紅頭吉乾肉羊2個優良品種。建設集中養殖小區126個,轉變了傳統的飼養方式。
乾安縣多數牛羊養殖戶都是自繁自育,多年的養殖經驗,讓養殖戶已經基本掌握了牛羊的繁育、育肥、防疫、飼草加工等基本養殖技術。特別是志華種羊場自主培育“乾華肉用美利奴羊”,是我國惟一肉用美利奴羊品種,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填補羊業領域多項空白?!扒惭蛉狻笔菄业乩順酥颈Wo產品并被納入國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錄,品牌影響力很大。同時,乾安縣人才資源充足,現有全職從事畜牧獸醫工作人員107人,其中,有高級職稱以上專業人才14人、中級職稱12人、初級職稱8人。這些人才,為發展牛羊養殖提供了技術保障。
多舉措,畜牧業擴量提質增效
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,牛羊肉消費呈穩步增長態勢,價格看漲,供不應求。2020年,全國牛羊肉產量分別為672萬噸和492萬噸,累計進口分別為211.8萬噸和36.5萬噸,牛羊肉自給率約85%。未來幾年,國內牛羊肉供給仍將保持偏緊趨勢,產業發展形勢向好。乾安縣結合自身優勢,在四個方面下足功夫,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。
在優化發展環境上下功夫。乾安縣首先規范引導農戶改變“小庭院、拉長線”式粗放飼養方式,突出抓好牧業集中區建設,采取多元化投資方式,解決安全水、硬化路、生產用電問題。落實好養殖戶貸款優先、貼息獎補等政策,確保年內養殖戶入區率達到100%。其次把養殖集中區的優勢發揮出來,統一規劃、集中配套、重點扶持。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,加快推動穩定的產業聯合體、協會、合作社等新型社會組織發展,逐步把養殖模式規范起來,降低養殖風險。加強養殖用地保障,鼓勵牛羊規?;?、園區化養殖加工,對符合條件的企業、合作社、養殖大戶,優先提供養殖小區建設用地。同時,嚴格用地審批,堅決杜絕借辦養殖小區之機占用草原、圈圍土地行為。各鄉鎮和行業管理部門也要加大對養殖大戶、合作社和企業的服務力度,在用地審批、登記備案等各個環節實行領辦代辦,實行保姆式服務,積極幫助協調解決產加銷過程中水電路等困難問題,幫助養殖大戶、合作社、企業積極爭取國省扶持政策和資金。農業部門建立完善畜產品生產、銷售和消費信息的收集發布制度,為養殖大戶、合作社和企業提供準確、及時、有效的信息服務。動檢部門牢固樹立“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”的意識,依法督促畜禽養殖、販運、屠宰加工等各環節動物疫病防控措施,提升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布病、炭疽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能力,強制免疫必須應免盡免。各保險公司大力推廣畜牧養殖業保險,降低保險門檻,讓群眾心里有底、風險有保障。
在擴大養殖規模上下功夫。乾安縣通過采取擴大宣傳、效益引導、政策扶持等辦法,積極鼓勵和引導各村成立牛羊養殖合作社和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,實現小群體、大規模發展。合作社將做到鄉鎮有樣板,村村有特色,屯屯有典型,戶戶有收益的規模效應。爭取到2025年,全縣肉羊養殖總量突破300萬只,肉牛養殖總量突破15萬頭,以規?;瘍瀯菡碱I市場主導權。牢固樹立“大招商、招大商”的理念,有針對性地引進全國知名養殖、加工企業,靠大企業引領規?;?、集約化、集群化發展。大力引進培育具備全方位精深加工生產能力的企業,建立覆蓋生產、儲存、運輸及銷售全程“無斷鏈”的肉類冷鏈物流體系,實現“集中養殖、集中屠宰、品牌經營、冷鮮上市”。同時瞄準醫藥、服裝、化工、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招引企業,提高加工深度和精度,提升產品附加值。
在提高養殖質量上下功夫。乾安縣將進一步加強乾華肉用美利奴羊、紅頭吉乾肉羊等本地品種繁育和推廣,支持企業研發創新,提高種畜生產性能和供種質量,盡快形成本地特色品牌。積極引進安格斯牛、奧金斯牛、比利時藍牛、利木贊牛等國際肉牛新品種,加快形成基礎核心母牛群,盡快培育出適應能力強、生長發育快、肉用性能優、商品性狀好的肉牛新品系和新品種。同時,針對全縣年產秸稈達百萬噸,實際用于發展畜牧業上的僅幾萬噸,利用率不到10%的情況,進一步推進“秸稈變肉”工程,抓好青(黃)貯窖建設,鼓勵開展坑地貯、露地貯,降低基礎建設成本,積極推廣秸稈酶化、鹽化、微貯、膨化、顆粒開發等技術,力爭到2025年,秸稈利用率達到50%以上。
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,圍繞實現標準化養殖“六化”目標,即:畜禽良種化、養殖設施化、生產規范化、防疫制度化、糞污處理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,積極引導養殖場(戶)改善動物防疫條件,建立并落實封閉管理、清洗消毒等關鍵防控措施。環保、農業等部門整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和資金,重點向符合條件的養殖小區傾斜,爭取今年項目落地。每個鄉鎮將拿出1個集中養殖區,實施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,打造樣板、推廣復制、典型引路、示范帶動。
在營造濃厚氛圍上下功夫。宣傳部門開設宣傳專欄,通過微信、微博、公眾號等宣傳媒介,積極宣傳全縣畜牧養殖業的好形勢、好政策、好環境,大力倡導社會各界資本投入畜牧養殖業,發揮好社會資本帶資金、帶技術、帶項目的積極作用。各鄉鎮、街道、村社要通過村部大喇叭、一封信等形式,把國省市縣四級政策傳達到每一個農戶,做到家喻戶曉、人人皆知,真正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,營造人人都是參與者、家家都有致富路的濃厚氛圍。同時要充分發揮干部作用。抓好基層干部培訓,組織科技人員下基層,包村、包戶、蹲點,做到“宣傳一套政策,研究一個問題,抓好一個典型,總結一條經驗,辦好一件實事”,為群眾提供一些看得見、摸得著,能學到手、用得上、來得快的實用技術和經驗。要鼓勵村干部當羊倌、當牛倌,每年評選出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專業村書記、專業村干部、專業大戶,進行表彰獎勵,讓干部群眾發展畜牧養殖業有勁頭、有盼頭。